钱营孜煤矿3213工作面回采期间两巷矿压规律观测初步方案
3213工作面回采期间两巷矿压规律观测初步方案
1 矿压监测目的与观测内容
1)表面位移:观测3213工作面运输巷与回风巷回采期间巷道围岩变形,包括两帮、顶底及顶板相对位移量,总结巷道在回采期间矿压显现规律。
2)围岩内部裂隙发育:通过应用岩层钻孔探测仪,掌握围岩内部离层与变形规律,总结回采期间巷道围岩内部裂隙发展发育规律。
2 所需仪器设备
对于本次矿压观测设计,所需仪器设备表1。
3 测站布置
1)巷道表面位移观测
在3213运输巷与回风巷内各布置2个表面位移测站,第一个测站距工作面30 m,测站之间相隔20 m,每个测站布置2个测面,测面间距1.0 m。测站布置如图1所示。
在每个测面的顶、底板和两帮的中部各布置1个测点。采用“十字测量法”,使用钢尺进行量测,主要观测内容包括顶底板相对移近量、两帮的相对移近量,和顶板下沉量。巷道表面位移测站的观测,每天观测1次,每次观测除记录上述内容外,还需注意记录观测时间、测站与工作面的距离等。
巷道表面位移观测基点要求牢固可靠,基点使用Φ20×500 mm锚杆或木楔,外露长50 mm,并用半卷树脂药卷锚固。在巷道底板布置测点时,出露长度以不影响行人和超出轨道面为宜,且顶板点与底板点之间要垂直,错距不得超过3 mm。如果现场实际条件允许,测站顶板及两帮基点可用已打好的锚杆代替。测点A、C位置应在巷帮中点,B、D位置位于顶底中心,如图1所示。若有管路或风筒影响时,A、C离巷道底板不低于1.3m。测站位置见图3。
图1 表面位移测点布置示意图
2)巷道围岩内部裂隙发育
在3213工作面回风巷布置4个测站,距离工作面距离分别为10 m、20 m、30 m和50 m,分别观测顶板和两帮,钻孔深度顶板8 m,两帮3 m,探测孔测站布置见图3。
布置测站时应遵循以下原则:
1)各测站安装后,应用红色或者其他醒目颜色涂料表明;
2)探测孔孔径要大于探测头直径,一般不应小于32 mm;探测孔要求平直,避免出现台阶孔,打孔后需用高压气或水将孔冲洗干净。